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黃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黃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021年12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13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該《辦法》。2022年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發布政府令公布該《辦法》,并明確《辦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辦法》共六章三十五條,通過對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節作出重大制度設計,建立全鏈條全環節、協同共治的監管體系,為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奠定基礎。
堅持民主立法,努力提升規章質量
垃圾分類涉及每家每戶,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辦法》起草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堅持開門立法,問法于民,通過報刊、電視、網絡、手機客戶端等媒體和現代通訊手段發布公告、消息,引導社會公眾關注和討論,激發公眾參與立法的熱情,廣泛凝聚了社會共識。
在草案起草階段,全面征求了政府部門、法律顧問、人大代表、高校學者、行業專家、管理相對人以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召開了立法聽證會。據不完全統計,立法團隊深入各縣(市、區)實地調研社區、企業57個,收集意見和建議近300條,市司法局、市城管委主持參與的各類座談會、調研會、評估會、論證會10余場(次),參加220人(次),為《辦法》后續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針對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認真研究、梳理,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生活習慣和需求,對反應較為集中的分類投放、運輸和處置等焦點問題,在《辦法》中一一進行了回應,統籌兼顧各個環節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
堅持科學立法,注重規章可操作性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到最后的分類處置主體不一、環節眾多,要求環環相扣、互相監督、形成閉環?!掇k法》在制定過程中,重視細節問題,使《辦法》更具可操作性。
一是確定分類標準。生活垃圾如何分類是分類管理的首要問題。 《辦法》將我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并對每類垃圾作了列舉闡釋,同時對市民所關心的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動物尸體等也進行了回應。
二是建立管理責任人制度。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督促和引導?!掇k法》規定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明確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為管理責任人;業主委員會或單位自行管理的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或單位為管理責任人;對機關、團體、車站、公園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也規定了管理責任人。同時對管理責任人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要求按照規定設置分類收集容器或收集點,指導、監督責任區域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分類投放,及時制止翻揀、混合已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的行為等。
三是設立制約措施?!掇k法》對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的義務進行了明確,同時也設立了相互制約措施。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單位發現接收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類要求的,可以要求管理責任人重新分類,未進行重新分類的,可以拒收,并向城管部門報告;管理責任人發現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或個人違反分類收集、運輸規定的,可以要求其重新分類收集、運輸,拒不改正的,向城管部門報告。
倡導全員參與,注重規章實效性
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辦法》總則中明確了“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屬地負責、因地制宜”的原則和“引導示范、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辦法》要求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源頭減量工作。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設立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公眾開放活動。廣播、電視、商場、公交等各類媒體、公眾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應開展公益宣傳。同時,《辦法》規定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衛生創建活動的,應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相關情況納入評選標準。
《辦法》通過細化社會各界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的責任和義務,構建完善分類責任體系,引導多方主體同抓共管,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全員參與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格局。